近日,依赖线上揽储的民营银行中有多家实行存款产品白名单机制,部分存款产品只有受邀客户才能购买。此外,还有银行采取“饥饿营销”、存款产品限时限购等措施。这些措施是否合规?缓解负债压力,民营银行该在哪些方面发力?
随着互联网平台揽储、异地揽储的不断规范,民营银行负债端又迎来新的命题。
调查发现,近来主要依赖线上揽储的民营银行中有多家实行存款产品白名单机制,部分存款产品只有受邀客户才能购买。此外,还有银行采取“饥饿营销”、存款产品限时限购等措施。
启动白名单“饥饿营销”模式
据了解,白名单机制在民营银行普遍存在。对此,多家民营银行客服人员表示该行存在类似产品。但不是每家银行都可以申请开通入口,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不是受邀客户无法购买,也没有开通渠道。”
其中一家民营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不是所有的存款产品都面向公众,部分产品是受邀客户才能购买,如果您是所谓的白名单客户,登陆银行App即可看到产品购买入口,如果看不到入口,则说明您不是受邀客户、无法购买。”
而对于白名单制产品,银行基本不对外宣传。问及白名单的入选条件,各家银行标准各异。一位民营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民营银行都有白名单,主要针对老客户,老客户基本都在白名单中。而另一家民营银行的客服人员表示,该行部分存款产品是满足条件的小微经营者才能购买。另外也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受邀用户是系统随机抽取的。
还有银行存款产品需要定点抢购。如某民营银行大额存单+产品分为A和B两款,A款产品利率稍高,需要每日零点抢购,该行客服人员表示“不一定能抢到”。
“关于‘限时限购’营销模式,目前部分民营银行不缺存款,所以‘限售’了,而非监管要求所致。”前述民营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主要是要把钱投出去,要找符合风险要求的企业。”
对此,目前多数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产品购买客户白名单制是银行差异化营销的表现。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白名单模式揽储应该并未违反现有政策,这种模式反映了银行主动营销行为,能够根据客户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存款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也对差别化经营的目的表示认同。“部分银行实施差别化营销,通过白名单制度,了解客户金融产品方面的消费偏好,进行有针对性营销和优惠,挖掘业务潜力,同时提升客户消费体验和忠诚度。不过,也可能与部分银行部分产品额度不足有关。”
同业“吸金”计划倍增
自互联网平台揽储、异地揽储受到规范后,部分民营银行面临存款下降、渠道受限等问题,负债端压力待解。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过去几年,部分中小型银行通过互联网渠道吸引了大量储户及资金,这一揽储渠道被叫停之后,银行面临客户流失、存款规模增速下滑甚至规模减少的问题,今后一段时间内只能通过自有渠道揽储,且不得异地揽储,资金压力加大。”
在资金来源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同业方面,今年已披露同业存单计划的民营银行都显得比较积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日,共有5家民营银行公布了2021年同业存单计划,分别为天津金城银行、上海华瑞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四川新网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除新网银行外,2021年同业存单备案额度均较上一年高。其中网商银行计划发行额度最大,该行今年拟发行300亿元同业存单。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网商银行并未发行同业存单,截至2019年11月30日,该行同业存单发行已经无余额。
对于部分民营银行加大同业存单计划额度的现象,周茂华表示:“加大同业存款发行,主要反映部分中小民营银行融资压力有所增大,一是存款市场强化监管;二是经济稳步复苏,企业信贷融资需求随之回暖;三是中小银行普遍补充资本压力较大;另外,市场预期随着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市场利率中枢将随之上移,相应同业融资成本上升。”
在苏筱芮看来,同业存单是银行在负债端常用的扩充债务的手段。此前为丰富负债端来源,民营银行在智能存款等创新尝试上有所突破。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存款遭遇监管冲击,为缓解此类冲击,优化业务结构,同业存单未来会在民营银行的负债端发挥重要作用。
负债端仍需破题
面对新的监管形式,多家民营银行在负债端有相应的动作,反映了其真实的需求。
某民营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作为非头部民营银行,存贷款业务发展都有一定提升空间。“然而夯实存款基础并不容易,目前是在合规的基础上,维护好存量客户的同时推出一些新客专享产品,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银行的被动负债。在产品创新方面,积极拥抱监管,及时备案。”
周茂华认为,未来互联网银行缓解负债压力的关键,还是完善内部治理,增强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加快推动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品牌和市场影响力,拓展融资渠道。
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建议,未来商业银行需要厘清自身的业务结构与规模占比,通过加强同业融资来缓解监管趋严带来的冲击;要认真评估监管指标,如流动性匹配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核心负债比例等重要监管指标,进行压力测试;要加紧平衡收入结构,做好客户精细化运营,大力发展自营渠道,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新型方式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地方法人银行应坚守本地地位,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精耕细作。